赵国民: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盐化工总厂氯碱厂电解一车间维修班班长赵国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看设备,摸一摸温度和振动,听一听运转声响,闻一闻有无异味……这样的流程,下班前,他还会再来一次。对他来说,车间78台(套)设备就像自己的孩子,在近千平米的装置区,他一走就是20年,枯燥、乏味,也很平凡的工作,他一天又一天地坚持着。

赵国民班里有3个人,完成突发抢修任务后,赵国民和班员其实是可以轮班休息的。但即便是半夜突发性抢修,赵国民第二天照样正常上班。“没办法,不呆在机器旁边,我这心里总是不踏实。”

同事都说老赵有“强迫症”,走到哪都不忘摸摸口袋,拿出手机瞧瞧有没有未接来电,然后心里才能踏实下来。作为近百台机泵设备的专职“医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是常事,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待命,这是赵国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最让赵国民难忘的,还属那次冷冻站氨压机组的故障排除任务。当时,赵国民巡检时发现5#氨压机高压缸有轻微的异常响声。如果该设备发生故障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全厂停产的后果。更换润滑油可是件繁琐的事,单套机组共有150多个零部件需要清洗、校正。当时正值7月,天气炎热,室内温度高达50℃。他和同事们身上的工衣被汗水浸透成了“迷彩服”。

从维修工、维修班长到技师,赵国民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员工不仅要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把企业的发展放在心上。

工厂的产品市场行情看好,赵国民打心底高兴;产品销售淡季时,他心里也不踏实。每到冬季,看到运不出的漂粉精堆积在仓库里,他心急如焚。俄罗斯市场是盐化工漂粉精销售的重要区域,但由于俄罗斯冬季严寒、海域冰冻期长,一到冬季该厂的漂粉精产品就无法运达俄罗斯市场。

能否改变运输方式,经由铁路从国内直达俄罗斯内陆呢?一次,赵国民回老家河南探亲,无意中听堂弟说起武汉到俄罗斯的铁路快运线将开通的消息。他当即委托堂弟摸准信息。不久,堂弟落实了此事,赵国民仍不放心,专程跑到武汉相关单位作更深入的了解,在确认合作的可能后,赵国民将此事向厂领导进行汇报,受到高度重视。之后他与销售部门多次到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没想到赵师傅不仅修泵是把好手,还真是个有心人呢。”领导、同事这样夸他。

赵国民1996年从部队退伍到盐化工总厂,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毫无基础,只得从零开始。“没有企业的培养,没有师傅引进门,我赵国民有多大的本事?”他在采访中时常提到董谦,一个与他共事多年的师兄。“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岗位就是责任。没有责任的工人啥都不是。”在师徒结对的第一堂课上,董谦的这番话赵国民牢牢记在了心里。

随着工厂产能的不断扩大,各种生产设备、工艺不断更新完善,对钳工维修技能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赵国民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2011年,他主动参加油田职业技能大赛,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到实习工厂练习动手能力,经常一练就是七八个小时,磨平了一根根锯条,用钝了一把把锉刀,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功夫不负有心人,锉削、刮削、研磨等二十几项基本功被他练得炉火纯青,在大赛中夺得了钳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高级工到技师,赵国民一步一个脚印,他还有个朴实的心愿:继续努力早点评上高级技师。“工厂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也要不断进步,紧紧跟上脚步才行呀。”赵国民笑着说。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就是我的责任。”电解车间是氯碱生产的龙头,重点设备多,维护维修要求高,赵国民将“勤动手、多动脑、多维护、少维修”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主动学习分析设备结构和装配工艺,坚持每天到装置上巡查机泵运行情况。如今的赵班长,看看机座下散落粉末的多少,听听机泵的声音大小,摸摸泵体的温度高低,就能判断出设备是否需要更换弹性块,轴承是否运行正常……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提前发现解决了许多安全隐患,避免了设备故障停车。

2011年6月,氯碱厂新引进SRS系统,使用初期,一台智能阀门出现故障,由于进口配件供应周期长,岗位人员手动调节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他和同事主动请缨接下检修任务。每天蹲守在生产现场实地观测,一遍遍认真研究设备说明书,仔细琢磨装置机械图纸,提出了改造国产配件的大胆维修方案。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应用在设备上,确保了SRS系统平稳运行。


信息来源: 
2016-10-17